1. 学位和能力是两码事,顶多有点相关性,相关系数还不是很高。 2. 学位和学识也是两码事,即使读到头,不继续学习的话,马上知识就陈旧了。所谓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其实这个比喻是有欠缺的,一般会认为水流速度是常数,但是请设想一下水流的速度是指数函数呢? 3. 读研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和老板、同学以及老板的同学们多多交流,保持近朱者赤的状态。一旦开始工作,周围就没有那么强的研究气氛了,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学习,绝大多数人会每天8小时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,8小时看电视+通勤+吃饭,8小时睡觉,然后每年年底感叹一下时间过得真快啊。 4. 个人认为: 本科时还是通识教育,各种基础课都要上,比如临床都会哀叹学高数有什么用啊,但其实我国生物医学进步速度跟大一的时候不学Python有严重的关系。当年居然被教考古一般的Fortran,幸好我都翘掉了去学C和汇编。 硕士阶段是战术训练,老板告诉学生要做的题目,学生来想怎么做,完成迅速掌握并且优化实验技能的训练,老板在关键点上进行一些指导。 博士阶段是战略训练,学生要自己考虑去做什么,选什么样的题目,评估收益、风险、可行性,对实验室资源的利用。 博士后没做过,这个阶段应该已经是独立的研究者了,要开始着手自己找基金。学习运营一个独立的实验室了。 以现在以及不久将来的资源,即使不在学校内,也是能够接受这些教育的,顺便推荐MITx,我要补一补电子学的课,大学的时候没有焊个板子,没有做个锤子实在是人生遗憾。 5. 如果有可能,我还建议多在几个地方转转,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风格,有比较的话可以知道到底好在哪里,以及为什么,企业的研发也要去看看,可惜研发基本都不在中国。 6. 实验室其实就是一个企业,导师之所以被称为老板,其实因为他就是老板。读研的过程就是学习怎么样从一个学生到员工再成长到老板的过程。从运营实验室的角度来说,老板并没有义务一定要教你多少东西,够毕业就可以了。特别是当老板是大牛的时候,更是如此,你可能指望一个大型企业的CEO手把手教实习生么?导师拿出1分力气教也是教,拿出10分力气教也是教,但效果是完全不同。老板有多个学生的时候,怎么抢着学,就是学生的本事了。 7. 对临床研究生。手术训练时,带手术是有极大风险的,不给机会是默认值,要靠学生证明自己能力足够好风险够小的时候才给出的机会。要想缝个皮,先去把手套缝够了再说。当年外科实习的时候,手术中主刀台上提问都包含两问:1.我要问什么,2.你要答什么。 8. 学习的各阶段都会反复出现这样的循环: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,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,大四知道自己知道。其实到了研一,又开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。学生时代,总是不断有来自老师、考试、答辩的压力使人一级一级进步,但是工作之后,当这些来自外部的压力停止以后,很容易就停止在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。 参考:
[果壳问答:我认为上研究生不是很必要,尤其是科学学位的。除了临床医学生。各位硕士的想法是什么呢??](http://www.guokr.com/question/118014/)
[果壳问答:我认为上研究生不是很必要,尤其是科学学位的。除了临床医学生。各位硕士的想法是什么呢??](http://www.guokr.com/question/118014/)